年报难产 业绩“翻身”被打脸 延安必康遭立案调查 还能保级吗?
年报难产,翻身业绩大“变脸”,年报难产(002411.SZ)2020年曾深陷财务造假风波并遭监管部门处罚。业绩然而,被打保级凭借着2021年六氟磷酸锂的脸延立案“史诗级”行情,延安必康当年上演业绩“翻身”的安必“戏码”,不过,康遭最终仍是调查行至遭监管立案的境地。
5月12日晚间,翻身延安必康公告称,年报难产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业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被打保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脸延立案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安必
此前的康遭5月9日,延安必康公告,公司收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陕西证监局对延安必康董事长兼董秘韩文雄、总经理邵新军、财务总监方曦出具两份警示函,事由分别针对公司此前于4月底披露的业绩预告相关信息不准确,且业绩修正严重滞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审计年报。
这已是延安必康今年第二封来自证监会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今年以来,延安必康及相关当事人还收到了2份关注函,1份监管函和1份交易所公开谴责处分。此间,公司还公告称,由于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公司资金、子公司违规对外提供质押担保等事宜,上市公司或将“戴帽”。
如今遭监管层立案调查,延安必康能否及时披露无保留意见的审计年报还存不确定性,这些因素均是横亘在延安必康“保级”之路上的大石。
此前半年时间,延安必康曾因六氟磷酸锂行情成为锂电新贵,引得投资机构竞相追逐,股价于2021年9月走出近18元/股的高点。根据公司2021年10月29日披露的公告,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为9.5亿元-10亿元,同比增长188.72%-193.39%。
不过,延安必康今年4月底发布的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则上演了业绩大“变脸”。公告显示,修正后公司2021年净亏损8.78亿元,上年同期为净亏损9.96亿元,前后业绩差距达到18亿元以上。
对于如此大幅下修业绩的原因,延安必康称,锂电池产业链相关的原材料价格较以前年度均有大幅度的上涨,尤其六氟磷酸锂的价格从2020年8月份最低价7万元/吨到2021年10月27日最低价51.5万元/吨,涨幅达到635.71%。以上市场因素使得生产六氟磷酸锂的子公司九九久利润较上年同期上升,对公司收入提升有较大的贡献度。
行情好,也挡不住其他因素影响业绩。延安必康称,公司对应收账款根据预计可回收金额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对于资产减值测试方面,公司对各资产组计提减值。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至于业绩修正的原因,延安必康称,系受到疫情影响,公司在审计过程中的函证问询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应收账款根据预计可回收金额单项计提坏账准备。对于资产减值测试方面,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各资产组计提减值。导致归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产生了差异。
为何在高涨的锂电行情中,延安必康选择大幅计提坏账和资产减值,数额甚至高达数十亿元,使公司因前后业绩大变被“打脸”?
距上次延安必康披露业绩预告数据,公司股价由均价15元/股跌至目前的6元/股,7个月间股价阶段性跌幅近六成。此间,延安必康股东持续减持其持股。
2021年11月,延安必康发布关于股东股份减持计划提前实施完毕的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北京阳光融汇累计减持公司股份3064.5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套现超3亿元。2021年9月,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周新基拟减持不超过1532.2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今年3月公告显示,截至减持计划的期限届满其累计减持公司股份2000股,套现2.99万元。4月,周新基再次披露预减持公告,拟减持不超过1532.2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 ·北京顺义区调整相关地区风险等级
-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发布参与疫情防控倡议书
- ·失事飞机坠毁前速度或接近音速,专家:可能对黑匣子造成损坏
- ·山东市值136亿民企洪业集团被50亿“贱卖”:资产评估大幅缩水高层曾被抓捕,菏泽市成立专班调查
- ·上海:24日起,抵沪不满5天者不得进入公共场所
- ·广东江门海警局破获特大走私冻品案 案值约4000万元
- ·国家发改委:因地制宜布局制氢设施 稳步构建氢能储运体系
- ·“这个不用给特写了”,记者直播时捂住乘务人员证件,好暖
- ·甘肃严打制售假药劣药违法犯罪:打掉犯罪团伙17个,涉案价值6000余万元
- ·负面冲击不断打压股价 丰田启动1000亿日元股票回购计划
- ·iPhone 15 Pro有望实现屏下面容识别 三星已在研发相关技术
- ·中泰国际:“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
- ·世界杯神预测?小心被套路
- ·遭俄“断铀”威胁美欲复兴本土铀,因有毒污染仍有阻碍
- ·人员静止!全员核酸检测!这里连发三则通告→
- ·BBA 2021财年业绩出炉:奔驰最“吸金”,宝马销量最高,奥迪“规模”和“收益”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