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宽信用发力稳增长,同时风险防范也不能忘
宽信用终于在积极财政政策的社论添柴加力下开花结果。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宽信我国6月社融规模新增5.17万亿元,用发也同比多增1.47万亿元,力稳M2-M1剪刀差收缩至5.6%,增长反映政府主导的风险防范财政信用扩张,已开始浸润到了经济体系中的社论细枝末节,市场信用偏紧的宽信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好转。
财政政策如牛,用发也货币政策如绳。力稳当前经济社会宽信用的增长改善,得益于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防范四两拨千斤。
首先,社论财政政策加杠杆拉动了整个经济社会信用回暖。宽信6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1.62万亿元,用发也成为自2017年有数据统计以来最大单月增幅,显然仅单月新增政府债券融资规模占社融新增规模的比重就超31%,也远超6月社融同比多增的那部分。
其次,积极财政政策正雨露均沾地改善实体企业流动性。6月份政府债发行量创历史新高,财政存款却下降4367亿元,这既反映政府主导的基建等项目加速开工,更重要的是政府推动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在改善实体企业流动性:6月M1同比增长5.8%,比前值高1.2个百分点,反映大量留抵退税款进入企业账户,形成企业存款,因为M1构成为M0+活期存款,这里的活期存款一般主要表现为企业存款,6月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3万亿元得以佐证。
再次,积极财政政策加强了市场信用创造。目前国务院已部署发行3000亿金融债作为项目补充资本金,这将极大改善整个经济体系资本金不足,即随着地方债和金融债作为信用资本的杠杆支点逐渐到位,预计信贷增长将呈加速增长,加速经济社会信用扩张,以助力经济稳增长。
当然,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在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下,积极财政政策在托底稳增长的同时,防范不发生局部或系统性风险,也是经济稳增长的基本前提。
当前在信用扩张上,财政政策一马当先,就是由于在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三大部门中,政府部门不仅负债率低、现金流有保障,是最具抗风险能力的部门,而且政府部门的信用级别高,融资成本低,可发行10年以上的长期债券,以较低贴现率实现跨期配置债务,具有债务/税务替代能力。
当下风险隐患主要在私人部门,尤其是居民部门,这缘于居民部门的御寒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最弱。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6月居民短期贷款增加4282亿元,同比多增782亿元,同比增幅为去年3月以来最大,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4167亿元,同比少增989亿元,为今年以来最低同比降幅。居民信用扩张非常明显,如短期贷款同比多增,反映居民消费出现强势复苏迹象;但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居民采取信用杠杆扩张的做法,其实需引起警惕。
风浪常在青萍、微澜之中,一个小小火星处理不好就容易累积为局部金融风险,而局部金融风险若不能有效缓解,就会为系统性金融风险埋下引线。如2017年以来兴起的那轮楼市狂热,随着疫情期间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河南、江苏、湖北等地出现大量烂尾楼,当时盲目加杠杆购置现在却成烂尾楼的居民,以银行在项目主体结构未封顶违规发放贷款等理由,进行维权,甚至发布业主集体停贷公告等,这些案例正在成为触发局部金融风险的点点星火,这些前车之鉴,应该成为后辙之师。
目前居民部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为明显,此时居民通过短期信贷加杠杆,需警戒偿付风险,比如需要防范一些居民在收入不确定下,为补充支出缺口,而通过信用卡、消费金融等透支消费;同时需警惕一些居民在地产促销和金融机构放松按揭标准下过度举债。
毕竟,居民部门不论是在财富管理还是风险管理方面都相对薄弱,居民存量财富的受损和收入不稳定会直接使其陷入困难,为金融体系埋下风险隐患。因此,当前不论是鼓励居民最终消费还是进行不动产投资,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环境,避免风险向最缺乏风险管理能力的居民部门转移。
- ·今年豪掷350亿连买8个矿,“中国金王”陈景河的钱从哪儿来?
- ·为了这件事,腾讯把vivo告了!网友纷纷表示“这波我站vivo”“反对不正当竞争”
- ·台湾网友过去一年讨论度最高事件:疫苗风波居首 其次为“全台大小停电事件”
- ·上海:预计2022年为全市相关行业和企业减负1400亿元左右
- ·31次!11月北交所公司获调研次数创新高,外资机构也在悄悄布局……
- ·皇家加勒比:将持续派遣大船、新船服务中国游客
- ·禁止算法歧视、误导销售、砍头息!银保监会发布银保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56条
- ·券商ROE弹性下降
-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 ·保时捷称将履行承诺,部分车主仍质疑转向柱减配新解决方案
- ·英国通胀迈入9时代创40年新高,底层家庭最受伤
- ·美媒:白宫称拜登不打算在访韩期间前往非军事区
- ·时隔150多年!长江口二号古船“重见天日”
- ·北京: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做好考试组织和疫情防控
- ·保时捷称将履行承诺,部分车主仍质疑转向柱减配新解决方案
- ·邦达亚洲:澳大利亚经济数据表现良好 澳元早盘上行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回应环球时报:已积极联系核实
- ·民航局发布统计公报:去年全行业亏损842.5亿元 比上年减亏187.1亿元
- ·专访摩根大通顾玮:人民币国际化“全面开花” 看好资金流入中国债市
- ·刚刚通报!上海6月起扩大企业复工面,4条地铁将率先恢复运营
- ·传言欧盟对俄罗斯原油限价高于预期,油市供应就此无虑了?
- ·持股价值一季度缩水近4000亿,腾讯还能“下金蛋”么?
- ·银川发布房产新政!购房数量主体不受户籍限制,首付比例降低
- ·火爆!申购上限低至100元,管理费打折!这些债基出手了
- ·爱奇艺发布2022Q3财报:当季净增会员数超千万,运营利润和市场份额双增长
- ·木头姐:零售商库存“爆炸式”增长 预示美国通胀将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