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伦药业拟分拆亏损25亿子公司科伦博泰上市,刘革新创新转型十年“增收不增利”,研发人员流失,大减19.5%
转型决心和研发投入双重加码下,科伦科伦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药业员流窘境。
记者丨宁晓敏 见习生丨夏路
出品丨鳌头财经
子公司(301301.SZ)成功上市还不到一个月,拟分“第一股”科伦药业再分拆创新药子公司赴港上市。拆亏
春节前夕,损亿上市失科伦药业(002422.SZ)公告拟分拆旗下创新药子公司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伦博泰”)至港交所上市。公司
科伦药业分拆科伦博泰上市背后,博泰不增孵化近十年的刘革利研创新药业务尚未实现盈利,近几年还陷入了亏损。新创新转型年科伦博泰2019-2021年的增收净利润数据显示,已合计亏损近25亿元。发人
鳌头财经注意到,科伦科伦2012年以来,药业员流董事长刘革新推动科伦药业创新转型,拟分构建以科伦博泰为核心的拆亏生物创新药研发体系,以及以科伦研究院为核心的仿制药研发体系。10年不到研发投入近97亿元。
转型决心和研发投入双重加码下,科伦药业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的10年间,公司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超过百亿,但净利润仅增长亿元左右。
1月29日,科伦药业公告,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6亿元–17.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12%-56%。
转型发展创新药
科伦药业以仿制药起家,并向创新药领域发展。2021年,科伦药业创立了科伦博泰,聚焦于生物创新药研发业务,品类覆盖了抗肿瘤、糖尿病、肝病等领域。
科伦博泰作为科伦药业下属高端制剂创新技术业务的主要平台,主要从事创新药(包括生物大分子药物、创新小分子药物等)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以及创新药相关技术进出口或技术推广服务业务,拥有成熟且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ADC平台。
2022年,科伦药业将子公司川宁生物分拆上市。继子公司川宁生物成功上市后,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科伦药业再推分拆计划,拟分拆旗下创新药子公司科伦博泰至港交所上市。
作为一家创新药公司,科伦博泰目前还未实现盈利。科伦药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科伦博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约为-8.02亿元、-7.91亿元和-8.9亿元,近3年合计亏损约24.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伦药业发布的上市预案中,还首次披露了科伦博泰的股权份额,其中默沙东持股6.95%,为科伦博泰的第二大股东。
作为科伦药业下属创新药技术业务的主要平台,科伦博泰持续与默沙东合作。2022年已就9个ADC项目与默沙东达成授权合作。目前,科伦博泰拥有33个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炎症、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项目,其中十余个项目在中国进入临床研究,3个项目在美国开展临床研究。
根据科伦药业10月调研报告,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方面实现收入3.85亿,主要原因正是与默沙东合作的264项目和B项目分别获得了首付款。
科伦药业认为,通过本次分拆,科伦博泰将走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营效率稳步提升,产品结构和未来发展路径将更加清晰,科伦博泰综合实力也将不断提高。
增收不增利研发人员流失
1995年,刘革新在一家合资药企工作几年后决定自己创业。1999年,科伦药业进行GMP异地扩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输液生产基地,成为中国“输液大王”。2010年6月3日,刘革新带领科伦药业成功登陆中小板。
国内大输液市场竞争格局已趋于稳定,科伦药业发展受限。2012年,刘革新决定启动创新转型,构建以科伦博泰为核心的生物创新药研发体系,以及以科伦研究院为核心的仿制药研发体系。
2022上半年,公司12项产品获批上市,17项产品申报生产。从2017年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获批上市105项产品。公司主要推动14项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实行重点项目重点突破。
然而,从行业来看,还有不小的差距。与科伦药业并称为“药界双雄”的已有11个创新药获批上市,60余款创新药正在临床开发,260多项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开展。
转型创新药并没有对公司业绩带来推动作用,还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科伦药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76.36亿元、164.64亿元和172.7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6.65%和4.94%;净利润分别为9.38亿元、8.29亿元和11.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8%、-11.57%和32.94%。
数据显示,科伦药业2021年研发费用达到17.37亿元,同比增长13.7%,占总营收比约为10%。但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依然居高不下,2021年销售费用高达50.22亿元,占总营收比约达29%。公司2022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8.69%
科伦药业的研发人员面临严重流失,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研发人员数量由2020年的3215人缩减至2588人,同比大减19.5%,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也从原先的16.27%降至13.60%。此前科伦药业前首席科学家、科伦药物研究院院长王晶翼的辞职引发外界担忧。
- ·买房大变化!山东已全面推行!
- ·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政策性金融工具下猛药能否逆境托市?
- ·国防部:日方2022年版《防卫白皮书》涉华内容罔顾事实、充满偏见
- ·中信信托地产项目违约怎么处理的?信托行业领罚单有哪些?
- ·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面世”,众多金融机构摩拳擦掌构建科创金融创新模式
- ·不续签超30岁未育女员工?汇丰中国辟谣:系虚假信息
- ·油价重回8时代!加满一箱油便宜12.5元,车主:还是太贵,我都舍不得开空调
- ·“宁王”“锂王”互掐,钱到底被谁赚了
- ·周学军:金融国际合作为全球产业链升级注入新动能
- ·谁会成为国产葡萄酒下一家上市公司?
- ·Coinbase盘前跌近5%,公司面临SEC调查
- ·李大霄:地产股异军突起要重视 也许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 ·今年豪掷350亿连买8个矿,“中国金王”陈景河的钱从哪儿来?
- ·日本通胀愈演愈烈 物价上涨呈蔓延之势
- ·教育部:近五年,高校农业技术转移转化创造经济效益710亿元以上
- ·外交部:望美慎重处理涉台问题,找到新形势下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 ·多部门:探索支持在转型退出的高尔夫球场等项目基础上发展露营旅游休闲服务
- ·诺基亚与蔡司合约到期 后续不再是独家合作伙伴关系
- ·芯擎科技A轮融资近十亿,7纳米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下半年量产
- ·年薪最高70万!上海面向全球招收5157名博士后,人社局直播带岗,招收对象和条件已发布,速看!
- ·“未来车”驶上“法治道”,上海立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
- ·5nm Zen4来了!AMD锐龙7000处理器放大招:全价位同步发
- ·热浪给能源危机“火上浇油”!欧洲一旦实行天然气配给,经济影响有多大?
- ·栗文忠:房企要遵循“功能民生化”发展规律 回归到经营发展、深耕品牌的道路上
- ·向新而生 创享未来 第十四届中国猎车榜探寻电动智能下半场机遇与挑战
- ·Mysteel解读:月底猪价跌回月初,短期调整压力大